当下文学期刊与文学出版市场正经历冲击与挑战,行业应以内容为本、主动破局,让真正的好作品不被淹没,推动文学价值在新时代持续传递。近日,在京举办的第十届北京文学论坛上,专家学者齐聚,共同为推动当代文学从“高原”迈向“高峰”贡献智慧。
当下媒体格局已经发生深刻变革,编辑的角色也发生重要转变。对此,《收获》主编钟红明指出:“今天的编辑一定是一个多面手,他们需要深度参与创作过程,并在作品完成后持续推动其传播。”
这一观点,引发了《北京文学》主编师力斌的共鸣。他表示,面对阅读习惯的改变与新媒体的冲击,编辑角色已从传统看稿、组稿,拓展为“综合性的角色”,“编辑须承担内容策划、新媒体运营、项目申请等多元职责。”
“从被动的内容筛选者向主动的文化场域的建构者转型”,这是《花城》杂志培训编辑的理念。《花城》杂志副主编杜小烨表示,在这一理念指导下,《花城》杂志着力构建起人与文字、人与网络、人与人之间的三大连接体系,“新时代文学机构需要文化引领力的重建,核心在于推动编辑从幕后走向台前,从文本走向场域,从加工走向建构,以此激活文化机构在新时代的活力和影响力。”
在文学出版面临挑战的当下,《长篇小说选刊》主编宋嵩提出,文学编辑更应坚定“守门员”意识,为文学创作把好质量关,守护文学创作的基本水准。
作者创作出来的作品,读者不一定想阅读,文学出版如何勇于“破门”?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谈道,破局关键在于“重获信任”。这一理念涵盖3个维度:作家须重获读者信任,批评家须重建与作家、出版人及读者之间的信任关系,出版人则须通过真诚推荐赢得读者信赖。
作家出版社社长鲍坚认为,破局的关键在于“在坚守的同时还需要重塑”,出版社需要通过加强选题策划,启发作者创作,推动出版业实现转型升级。
“文学出版须探索多元破局路径。”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楠认为,文学出版虽然面临挑战,但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给文学图书的生产、拓展和营销提供了红利和空间,她期待着文学出版可以实现“虽然不一定很大,但是很美”的未来。
中信出版集团文学事业部总出版人楚尘表示,出版机构应从“重新定义经典、重新定义读者、重新定义渠道”3个方向推动破局,推动行业“从卖书转向经营一种生活方式,让购买和阅读文学书成为一种具有时尚感的社交行为”。
对今年文学出版面临的严峻形势,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孔令燕介绍,人民文学出版社正通过多样化经营、融合出版和数字化探索等方式积极破局。她强调,最核心的还是要做好书,这是出版机构的立身之本。
面对当下“开机有趣”取代“开卷有益”阅读环境的变化,花城出版社正积极推动从单一文学品牌向多元化平台转型。花城出版社社长张懿表示,争取在未来将图书和杂志打造为“特别多元的、特别有趣的、大家离不开的文化产品”,推动文学出版的多元化发展。
本次论坛为第十届北京十月文学月重点活动之一,聚焦“新时代文学生产的开卷与破局”这一主题,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联指导,首都文化科技集团主办,北京出版集团十月杂志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承办。

电子邮箱:nmgcbjtbgs@163.com
联系电话:(0471) 6661859
信箱地址:呼和浩特市新华东街89号出版大厦1楼大厅群众意见箱
电子邮箱:nmgcbjtdwxcb@163.com
联系电话:(0471) 6661859
信箱地址:呼和浩特市新华东街89号出版大厦1楼大厅群众意见箱
电话举报:(0471)6399197/3592290/6381282
邮箱举报:nmgcbjtjjjc@126.com 邮政编码:010000
来信来访地址:呼和浩特市新华东街89号出版大厦15楼 纪检监察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