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上午,由全国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联络处主办,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承办的出版学科专业共建系列成果发布会在京举行。本次会上共发布三项成果,分别是2025年度出版学科专业产学研协同项目、2025年中国出版大讲堂,以及中国特色出版学系列教材首批新书。

出版学科专业共建系列成果发布会现场
2025年度产学研协同项目由全国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联络处面向全国出版及相关学科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实施,从课题研究、学术论文、创意作品三个方面开展遴选推荐。
本年度共有“智媒时代出版融合政策评价体系研究”“AI大模型时代基层文化驿站的数字出版场景化研究”“高质量发展目标下网络文学类型化生产的版权规范体系研究”等10个课题获得立项,《适老化有声阅读平台的优化策略探究:发现、聚焦、挑战、赋能、重构》《日本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平台的运营策略与发展启示——以J-STAGE为分析对象》《出版融合发展需求下高校数字出版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等7篇学术论文,以及“《从纸浆到故事》——图书出版知识全流程科普创新产品”“《童行龙脉:穿越北京中轴线》——小学生‘科普+研学’出版选题策划方案”“光明博物馆:AI+多感官无障碍智能出版物”等14件创意作品获奖。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共有山西春秋电子音像出版社、河北冠林数字出版有限公司、人民邮电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河南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人民教育音像数字出版社共8家出版单位,就创意作品达成成果转化合作意向。

与会嘉宾为达成成果转化合作意向的出版单位与获奖作品代表颁奖
由中国传媒大学、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打造的2025年中国出版大讲堂在会上启动。在协同机制上,大讲堂开创“政产学研”一体化的协同育人新范式。在内容建构上,大讲堂探索了构建中国特色出版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新路径。在教学形态上,大讲堂践行了教育数字化战略转型的新理念。
创办两年来,大讲堂已累计邀请20位业界权威专家,制作了20集长视频课程与60集短视频课程,并同步推出了系列数字出版物。2025年,大讲堂确立了“繁荣出版事业,担当文化使命”的新主题,将邀请更多专家录制视频课程。新一季课程还将更加聚焦新时代党的出版工作,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时代的守正创新、主题文艺精品的市场逻辑、大型出版集团的战略演进等前沿课题,引领学子思考未来出版人的责任与担当。

与会嘉宾为中国特色出版学系列教材首批新书揭幕
2023年3月,中国特色出版学系列教材编撰工作拉开序幕。本次发布的系列教材首批新书包括《出版学研究方法》《图书出版精品案例》《出版融合发展案例》,分别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其中,《出版学研究方法》涵盖出版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定性方法、定量方法以及跨学科方法,系统整合方法技巧,兼具学理性与实践性。《图书出版精品案例》遴选全国图书出版发行业近年涌现的65个精品案例,对选题策划、内容定位、价值提炼、编辑加工、装帧设计、营销推广等方面进行介绍与分析。《出版融合发展案例》精选部分出版融合发展案例,为从业者与师生提供鲜活的实践参考和研究材料。

电子邮箱:nmgcbjtbgs@163.com
联系电话:(0471) 6661859
信箱地址:呼和浩特市新华东街89号出版大厦1楼大厅群众意见箱
电子邮箱:nmgcbjtdwxcb@163.com
联系电话:(0471) 6661859
信箱地址:呼和浩特市新华东街89号出版大厦1楼大厅群众意见箱
电话举报:(0471)6399197/3592290/6381282
邮箱举报:nmgcbjtjjjc@126.com 邮政编码:010000
来信来访地址:呼和浩特市新华东街89号出版大厦15楼 纪检监察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