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类文明筑基 为少儿未来铸魂

来源:中国出版时间:2025-09-10 10:03:18 编辑:本站编辑

儿童健康成长,是文明长河奔涌的不竭源头,是文化薪火传承的稳固基石,是人类命运永续的希望火种。中国古代经典《周易》中说“蒙以养正,圣功也”,西方哲人柏拉图亦强调“早期教育是最最重要的教育”,二者跨越时空的共识,阐明了儿童成长与文明传承的深刻关联——在稚嫩的心灵播下真善美的种子,人类文明的参天大树才能枝繁叶茂。

优质童书对儿童认知的塑造,本质上是在为文明大厦夯筑根基。回望历史,从中国敦煌藏经洞的儿童启蒙写本,到古埃及纸草书中的寓言故事,人类文明从未停止通过童书传递智慧基因。中国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让《三字经》遍行天下,德国商人谷登堡的机械印刷让《伊索寓言》走向世界,这些文明传播的里程碑事件印证着:当童书成为跨时空的文明信使,不同地域的智慧便在儿童心中嫁接生长,播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种子。

然而,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深度调整,大国博弈、地区冲突不断,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不同文明间的交流、碰撞与融合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展开,多元文明共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价值冲突、文化霸权等问题的挑战。我们的下一代作为未来世界的主人,他们正面对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界,我们用什么样的童书来滋养孩子的精神世界,这影响着人类未来的命运。

这也正是我们探讨童书出版未来发展的真正意义之所在。正如法国作家雨果所言:“没有什么比一本书更能改变世界。”出版虽非经济巨舰,却是拨正世界文明罗盘的舵针支点,承载着超越国界的使命——以科学驱散愚昧、以包容消解对立、以真知涤除偏见。

童书出版更是如此,作为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其在塑造下一代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阅读,孩子们可以穿越时空的界限,与古今中外的伟大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进行对话,汲取人类文明的精华,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从全球范围来看,童书出版事业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各国的少儿图书品种日益丰富,涵盖了文学、科普、艺术、历史等多个领域。无论是精美的图画书,还是富有想象力的科幻小说,都在努力满足不同年龄段孩子们的阅读需求。同时,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童书、有声读物等新型出版形式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孩子们带来了更加多样化的阅读体验。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各国的童书出版界也越来越重视相互之间的沟通与协作,通过版权贸易、联合出版、文化交流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各国的优秀童书能够走向世界,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分享到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在世界出版舞台上,中国童书出版植根传统、拥抱时代、面向未来,正绽放出独特光芒。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童书出版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中,特别寄语“希望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这一殷切期望为中国童书出版工作指明了方向。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的阅读,在过去的20年间,通过农家书屋为包括儿童在内的农村人口阅读提供保障。近年来,在政策扶持与社会各界关注下,童书出版成绩斐然。据相关数据,中国童书出版市场十分活跃,全国超500家出版社投身其中。过去10年,中国人均GDP稳步增长,民众文化消费能力大幅提升,家庭在童书阅读上的投入逐年递增。目前少儿图书约占中国零售图书市场的27%,今天中国童书出版界已与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世界童书出版领域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在一些发达国家,童书出版产业已经成熟,拥有先进的出版技术、丰富的创作资源和完善的市场体系。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出版事业还相对落后,面临着资金短缺、创作人才匮乏、市场渠道不畅等诸多困难。这种不平衡不仅导致了全球童书读物的供应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也使得一些地区的孩子们无法享受到优质的阅读资源。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童书的出版和阅读存在着巨大的文化鸿沟,这是不争的事实。

其次,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也不容忽视。不同国家和民族有着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审美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童书在国际市场上的传播与接受。如何在尊重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打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童书,是我们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此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新媒体、新技术不断出现,人工智能浪潮奔涌而至,对传统童书出版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数字阅读兴起,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传统纸质出版市场份额被压缩;社交媒体、自媒体蓬勃发展,信息传播渠道日益多元,出版机构的权威地位受到冲击;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虽带来机遇,但也引发了诸如内容原创性和版权保护等新问题。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如何破界融合、应势而变,正考验着我们行业的智慧与行动力。

在这样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童书出版如何发挥其出版功能,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同时防止人工智能时代不良信息对儿童成长的危害,这是时代给我们提出的重要课题。

为人类文明筑基,为少儿未来铸魂,我们当携手践行三重使命。

其一,以科学精神锻造认知基石。出版的核心功能是传播知识、传递信息、传承文明,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培养明辨是非的下一代,关键在于将科学真理与人文关怀熔铸于童书之中。童书出版须恪守“立德树人”之本,如孔子所倡“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当战火在远方燃烧,我们要为孩子奉上《和平树》这般呼唤和解的佳作;当气候变化威胁生存,《地球通史》这类读物便是生态意识的启蒙。我们应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汲取世界各国优秀文化的精华,丰富读物的内涵。同时,我们要共同践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引导孩子们在阅读中涵养同理心与善良品质,学会尊重与关爱他人,学会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和谐相处。

其二,借科技之力拓新文明载体。《哈利·波特》的魔法宇宙启示我们:故事的生命力在于跨界生长。数字技术的发展为童书出版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技术永远只是容器与工具,出版人的使命是以真知为薪柴,点燃儿童心中不灭的求索之火。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出版形式和传播渠道,为孩子们提供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阅读服务。想象这样的场景:非洲草原上的孩子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与《白雪公主》互动,欧洲少女的人工智能读书伴侣为她定制《唐诗中的山水》课程,与李白、杜甫共同吟唱交流。技术唯有承载文明深度,方能成就永恒价值。

其三,聚全球智慧共创美好未来。文明如百川归海,各美其美。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与安徒生笔下的美人鱼,同样闪耀人性光辉。我们要打破各种偏见壁垒,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各国童书出版资源的共享与互补。通过举办国际书展、开展版权贸易、组织作家交流活动等方式,搭建起各国童书出版界沟通的桥梁。在合作过程中,充分尊重各国的文化差异和知识产权,实现互利共赢。

正如社会学家费孝通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融合的重要性。在少儿出版领域,我们要让孩子们从小就懂得欣赏自己民族的文化之美,同时也要尊重和欣赏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之美。通过优秀的童书,将各国文化的精华呈现给孩子们,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文化的多元魅力,培养他们的文化包容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一代具有全球视野、胸怀天下的未来人才,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童书出版事业是一项充满希望和挑战的事业,它关系到人类的未来和命运。中国出版界愿与全球同业并肩而行,携手共进,以开放合作深化国际协作,以互利共赢推动创新发展,共同开拓世界童书出版的美好未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筑牢认知根基,共书全球文明传承的崭新篇章。

意见反馈

电子邮箱:nmgcbjtbgs@163.com

联系电话:(0471) 6661859

信箱地址:呼和浩特市新华东街89号出版大厦1楼大厅群众意见箱

建言献策

电子邮箱:nmgcbjtdwxcb@163.com

联系电话:(0471) 6661859

信箱地址:呼和浩特市新华东街89号出版大厦1楼大厅群众意见箱

监督举报

电话举报:(0471)6399197/3592290/6381282

邮箱举报:nmgcbjtjjjc@126.com 邮政编码:010000

来信来访地址:呼和浩特市新华东街89号出版大厦15楼 纪检监察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