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类新媒体号表现情况与未来发展趋势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时间:2025-07-08 09:45:01 编辑:本站编辑

编者按 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期间,“阅读新时代”分享与推广活动之一——“畅享融媒之声”篇章,由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中国全民阅读媒体联盟、全民阅读与融媒体智库组织实施。活动现场,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中国全民阅读媒体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全民阅读与融媒体智库理事长李忠对“2024年度阅读类新媒体号表现情况与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享,全文如下。

校园阅读是全民阅读的关键。图为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小学的孩子们开展读书分享活动。 资料图片

近两年我国阅读政策推进情况及数字阅读整体表现

2025年,“全民阅读”被再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也是从2014年开始全民阅读连续12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倡导全民阅读”到“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再到如今的“深化全民阅读活动”,体现了全民阅读在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

近两年,随着我国全民阅读政策持续深入推进,出版业加快深度融合发展,数字时代新型出版传播体系不断完善。与此同时,我国国民阅读总量稳定增长、阅读形式更加多元化,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持续增长,数字阅读向智能化、个性化、精细化发展,技术进步和用户需求变化推动行业持续创新。数字阅读行业呈现出以下新兴特征:一是数字出版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数字阅读产品蓬勃发展;二是人工智能赋能数字阅读新体验,“AI+数字阅读”进一步提升阅读效率;三是有声阅读市场连续多年保持稳定增长,优质内容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四是分众化阅读引关注,老年阅读、少儿阅读数字资源建设不断加强。

2024年阅读新媒体号表现情况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党媒党刊及头部阅读新媒体号持续强化内容引领。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全会精神入脑入心、落地生根,党媒党刊及头部阅读新媒体号持续强化内容引领,关注深化宣传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理论创新的重点出版物宣传推广工作,并结合自身阅读新媒体号受众特点,通过视频、图文等多种形式,策划主题图书推荐、专家讲座、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内容,不断营造全会精神学习氛围。

出版文化机构数字阅读销售与推广工作常态化,从“试水”走向“深耕”。2024年以来,出版文化机构紧密围绕市场需求,依托政策支持与技术赋能,推动数字阅读推广、图书直播从初期探索转向精细化运营。具体表现在:一是图书直播成为出版文化机构阅读推广、营销核心渠道,实现“阅读推广—种草—转化—复购”的闭环链路,参考市场调研分析,2024年超过50家出版社的直播成交额同比翻倍;二是直播内容普遍从单一的图书推荐转向名家对话、知识分享等多元化场景,强化用户沉浸体验;三是聚焦图书直播实际价值和“溢出”效应,随着图书直播向常态化发展,出版文化机构在关注爆款的同时,通过重视直播采访切片二次传播、聚焦网民喜欢的解决“精神内耗”、经典文学图书,持续进行精细化运营;四是技术赋能阅读推广,AI驱动精准触达。目前,AI工具被用于生成个性化书单、提炼图书亮点文案、辅助直播脚本创作,显著提升运营效率。

图书短视频、直播读书增强阅读推广互动性,促进优质内容向出版业“回流”。头部阅读新媒体号积极发挥引领作用,增强阅读推广互动性,实现优质内容广泛传播。一方面,短视频、直播降低阅读门槛,激发潜在读者兴趣。出版业从“单向输出”转向“双向互动”,通过直播间与读者实时沟通,增强用户黏性。目前短视频直播已经成为新书首发与经典翻红的核心阵地,《人间信》《额尔古纳河右岸》等作品持续爆火“出圈”。据统计,2024年莫言、余华、阿来、麦家等多位名家带着新作走进直播间,而用户书评、二次创作也成为阅读新媒体号二次传播素材,进一步扩大优质阅读内容影响力。另一方面,精准匹配与垂直化运营加速优质阅读内容与用户精准适配,小众领域专业图书“破圈”成为可能,推动知识普惠与社会价值实现。

数字阅读成为书香校园关键抓手,强化数字阅读示范引领带动,助力深化全民阅读活动。目前,数字阅读被青少年群体广泛使用,阅读新媒体号正以技术、内容和生态创新,成为推动青少年阅读的重要力量和建设书香校园的关键抓手。具体表现在:一是各地中小学、阅读推广机构通过阅读新媒体号建立“云端图书馆”,共读打卡、线上读书会、校长荐书等活动,已成为阅读推广常态。二是青少年数字阅读资源建设不断加强,多地积极探索增加青少年数字阅读资源供给,建设汇集各类阅读资源的公共数字平台,搭建学生读书平台,提供丰富的阅读指导、经典导读等课程资源,服务青少年群体处处可读、时时能读。三是家校社协同效应显著,强化示范引领带动,一方面,随着阅读新媒体号的发展,越来越多家长通过线上阅读社群等途径,与学校联动分享亲子阅读经验,带动家庭阅读氛围;另一方面,各地阅读推广机构推出线上线下结合的阅读推广活动,提供丰富阅读资源和系统化阅读指导。未来,随着AIGC、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应用,家校社协同模式将进一步升级,推动青少年阅读推广向个性化、沉浸式方向发展。

聚焦适老化改造和优质内容供给,关注老年群体数字化阅读需求。近年来,老年群体数字化阅读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老年群体数字阅读需求引发社会关注。2024年10月,民政部等14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老年阅读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到2027年,优质老年读物的供给能力显著增强,纸质读物、数字终端的适老化水平有效提高”。目前,头部阅读新媒体号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以适老化改造为核心,围绕界面优化、内容适配、服务创新等维度展开深度探索,以多元主题和互动形式满足老年群体精神需求。目前“大字版”“智能语音播报”等功能已成为阅读新媒体号的标配,老年阅读内容正从单一的健康养生类向历史、文学、科技等多元化领域拓展。与此同时,越来越多阅读推广类账号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将数字阅读与公共服务融合,为老年群体提供“一站式”阅读支持。

阅读类账号注重内容的社会价值,通过推广经典文学、传统文化传播积极向上的文化理念。2024年,在文化强国战略与全民阅读政策推动下,头部阅读新媒体号加速从流量导向转向价值引领,以经典文学、传统文化为核心载体,发布图书推荐、经典文学作品解读、名家访谈等短视频、直播内容,让经典文学作品走向大众,持续强化数字阅读内容的社会效益,并取得良好成效。同时,目前部分账号为追求流量简化经典内涵,导致“快餐式解读”泛滥问题仍然存在。未来,通过价值引领、强化创作者培训等方式,提升经典阐释的专业性与创新性仍有待继续探索。

2025年阅读新媒体市场发展趋势

主题出版物与新媒体融合,内容价值延伸升级。未来,出版深度融合的理念在主题出版领域继续深化,阅读新媒体号作为主题出版物阅读推广的重要载体,将借助数字手段深挖内容价值,持续开发对应的电子书、有声书、短视频、VR视频等配套数字内容,满足用户的多场景阅听服务需求。同时创新传播渠道,进行多样化、分众化传播,让主题出版物成为内容创新的枢纽,内容价值不断延伸升级,真正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更好激发公众的阅读兴趣。

阅读生态多元化用户需求层次化,深度阅读与碎片化阅读并存。随着用户阅读需求的进一步分层与场景化,阅读新媒体号的核心竞争力将在于能否在“碎片化触达”与“深度价值”之间找到平衡,通过技术赋能与生态创新,满足用户从“快速获取”到“深度思考”的全维度需求。一是内容形态的“短长结合”与场景适配。碎片化阅读需求推动内容短小化、视觉化,深度阅读中长文字、视频满足用户对专业领域的探索需求。二是技术驱动数字阅读个性化与交互升级,突破传统阅读边界,形成“千人千面”的阅读体验。三是跨界融合与生态延展。阅读类账号将突破单一内容输出模式,与教育、娱乐、电商等行业深度融合。四是分层运营与圈层化传播,针对少儿、老年人等不同群体设计差异化内容策略。圈层化传播趋势下,垂直细分领域账号将更易突围,通过精准内容构建高忠诚度社群。

DeepSeek等人工智能大模型产品提升创作效率,有望重塑阅读生态。随着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持续迭代,阅读新媒体号的创作模式、内容形态及用户交互方式将迎来深刻变革,形成“效率驱动、场景适配、体验升维”的生态新格局,在提升信息获取效率的同时,通过技术赋能与人文坚守,满足用户从“浅层触达”到“深度共鸣”的全维度需求。一是智能化创作工具推动内容生产范式升级,有望提升阅读推广内容创作效率与质量。二是AI作为“阅读助手”嵌入平台,提供实时答疑、知识延展、个性化书单推荐功能。

数字阅读内容向多媒体形式转变,增强内容的互动性和吸引力。未来,阅读新媒体号将加速突破传统图文形态,通过技术赋能与创意融合,推动内容向多模态、强交互、沉浸式方向升级,构建更具吸引力的数字阅读生态。通过多媒体融合与交互设计,构建“可玩、可感、可共创”的立体内容场域。AI、VR等技术手段与创意表达的结合,不仅提升内容的吸引力,更让阅读成为连接知识、社交与娱乐的沉浸式体验,推动用户从“消费者”向“参与者”甚至“创作者”角色转变。

多方合力构建良好的阅读生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目前,阅读新媒体市场正进一步深化与教育、直播电商、公共文化服务、知识付费及IP 开发等领域的融合,形成更加多元化的生态体系。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阅读内容将更加智能化、个性化,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与此同时,未来的阅读生态将呈现“多方共建、价值共享”的特征,阅读新媒体号作为连接枢纽,持续在内容品质、技术应用与生态协作中寻找平衡点,在这一过程中,多方协作将共同构建一个健康、可持续的阅读生态,推动全民阅读和文化素养的提升,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2024年,新媒体端的阅读领域紧跟全民阅读工作部署、引领数字阅读行业发展,在市场上呈现出积极向好的发展趋势,为全社会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贡献新的价值。希望各地党政机构及行业协会、全民阅读推广机构、出版单位、图书馆、媒体单位、阅读新媒体平台和阅读账号同心合力,积极推动全民阅读工作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创新全民阅读方式方法,更好地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意见反馈

电子邮箱:nmgcbjtbgs@163.com

联系电话:(0471) 6661859

信箱地址:呼和浩特市新华东街89号出版大厦1楼大厅群众意见箱

建言献策

电子邮箱:nmgcbjtdwxcb@163.com

联系电话:(0471) 6661859

信箱地址:呼和浩特市新华东街89号出版大厦1楼大厅群众意见箱

监督举报

电话举报:(0471)6399197/3592290/6381282

邮箱举报:nmgcbjtjjjc@126.com 邮政编码:010000

来信来访地址:呼和浩特市新华东街89号出版大厦15楼 纪检监察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