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媒体有何看点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时间:2025-04-30 14:57:05 编辑:本站编辑

大地春深,书香致远。书页间的文字是桥梁,连接着未知与渴望,将千万种人生折叠成掌心的光。捧起书的每一刻,都在赋予生活新的可能。在这个信息如暴雪般倾泻的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真正的阅读,让文字慢慢抚平心灵的褶皱。在今年“4·23”世界读书日前后,众多主流媒体承担媒体责任,发挥媒体优势,纷纷推出专题、专栏或特别报道,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

专刊专版专访 不缺席

全民阅读连续12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

4月23日,《人民日报》在文化版推出了整版读书日特别报道。《静心阅读 充实成长之路》报道以《2025年度中国青少年阅读报告》为中心切入,聚焦青少年群体阅读,邀请科学家、学者、作家、教师等回答几名小读者提出的与阅读有关的问题,共同探讨“AI时代,儿童青少年如何阅读”。报道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呈现,即小读者提问、相关人员回答,实现在纸质版面上的巧妙对话。值得点赞的是,回答人并没有局限在专家学者等群体,还有来自一线的教师、阅读爱好者等,多角度展现对于青少年阅读的建议。

《新华每日电讯》在4月23日当天,推出了《“别让书成为摆设,让书在阅读中活起来吧!” 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专访作家迟子建》报道。在与新华社记者张玥的一问一答间,这位以生动文字雕刻时光的作家,分享了她的阅读体验和阅读哲学,如老朋友围炉夜话般,讲述文字如何照亮故乡,如何让冻土带上的野蔷薇在纸上永不凋零,以及在喧嚣时代守护阅读的意义。报道还呈现了迟子建《好时光悄悄溜走》一书的选文,分享文字的魅力、阅读的力量。同时,新华社客户端还发布了一则简短的视频报道,是迟子建给张玥的回信。视频中,张玥轻柔地读着信中的内容,形式轻松随意,与此前的专访报道形成了巧妙呼应。

在出版界的推动和努力下,中国优秀图书越发成为世界读懂当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光明日报》将报道视角放宽到世界范围,在4月23日当天推出了《聆听国际书展上的中国声音》。报道邀请资深出版从业者,听他们讲讲中国图书走出去的一线见闻,了解世界出版业最新动态,聆听国际书展上的中国声音。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楠,外文出版社首席编辑、主题时政编辑部主任蔡莉莉,接力出版社总经理、资深总编辑白冰等资深出版人,纷纷介绍了中国图书走出去的优异成绩。

早在4月19日,《中国青年报》就推出了“思政育人·悦读中国”特刊,邀请10位来自“双一流”高校校长和8位来自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共青团和青联界别的委员,从不同维度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时代因何阅读、如何阅读。他们的见解,既有对传统阅读价值的坚守,也有对数字阅读趋势的洞察。4月23日当天,《中国青年报》又推出专版,邀请9家出版社社长、总编辑,推荐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图书,希望通过荐书为广大青少年在信息洪流中擎起一盏指引阅读方向的明灯。

话题热点书单 共讨论

除了常规报道,针对一些阅读话题、阅读现象,主流媒体也积极关注,深度挖掘报道。

在潮新闻的“世界读书日”专题中,一些与阅读有关的话题报道就十分吸睛。《我问AI为啥还要阅读》视频报道,采取向AI提问的方式,引领大家思考读书的意义。《世界读书日聚焦阅读障碍:究竟是什么,该如何面对?》一文,则关注到了有阅读障碍症状人群的阅读情况,并提出帮助他们的方式。

当AI能3秒生成一个故事,短视频变成了生活中见缝就能插针的主要休闲手段,我们还能从阅读中“功利”地收获什么?《湖南日报》聚焦当前人工智能时代下的阅读环境,邀请了一位书店店主、一位畅销书编辑、一位曾获“骏马奖”的作家,以笔为桨,从卖书者、编书者、写书者的角度,剖开他们关于书的叩问:“阅读对你来说是什么?”“为什么选择开 一家实体书店?”“一本好书是如何产生的?”希望通过大家的回答,带给读者关于阅读的触动。

我们为什么读书?针对这个经典且被反复讨论的话题,宁夏日报客户端用一组手绘海报回答了这个问题。“读书像Wi-Fi,静默无声却让你连接全世界”“读书,是成本最低的投资,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这组手绘海报中,生动而有趣的文案,又何尝不是深厚阅读的积累所得?为什么读书?问题的答案已经不言而喻。

地铁走走停停,一段旅程或许只有半小时,但地铁未必不是最佳阅读场所。有这样一群人,在地铁上享受阅读。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澎湃新闻“翻书党”栏目推出特别策划——“对话地铁上的读书人”系列视频,记录10位上海地铁阅读者的故事。这些报道对象中,有中学教师,有超市营业员,也有科研服务者,他们分享自己最近阅读的图书和阅读故事,让更多人看到地铁上阅读的真实感受。

在人民日报客户端可以看到,人民日报社文艺部和新媒体中心共同组织推荐的“大地书单”,围绕“AI时代,守住我们的内核和素养”这一主题,邀请来自出版、文艺、科技、教育等不同领域的20位荐书人,推荐35本候选图书,在人民日报客户端“大地书香”专题中予以集中呈现,参照网友的评论与推荐,最终推选出10本上榜图书。这10本兼顾主题、品质和可读性的好书,带领读者收获科技新知、文化滋养、宏阔视野和精神能量,铸就更强大的内核。

媒体提供书单已不是新鲜事,但在书单提供上,媒体也在持续探索更多的新鲜形式。

新湖南客户端通过DeepSeek精选10本好书,这些书从生命的初章到青春与探索,从中年的困境到暮年的回望再到死亡与超越,呈现生命各阶段的困惑、觉醒与智慧。

川观新闻联合阿来书房,特别甄选近期好书,为读者奉上一份好书书单,让读者推开这扇阅读之门,在书香中遇见未知的自己。为读者提供了如《大河源》《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比山更高》等一批优秀图书。

为迎接“4·23”世界读书日,助推全民阅读,《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联合70余家出版单位推出《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5年世界读书日推荐书单,类型涵盖主题出版类、社科类、文学类、科技生活类、少儿类五大类,并用通版的篇幅对这70本书单进行全面呈现。

活动互动联动 共阅读

为了更好贡献媒体力量,主流媒体还纷纷发起形式多样的阅读互动和相关活动,营造全民阅读氛围。

当教育者躬身阅读,经典智慧如何照亮育人之路?为了进一步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上游新闻举办“一句一智慧·书香润己心”短视频思享会活动,邀请重庆市各大中小学和幼儿园,以及高职、中职、特殊教育书记/校(园)长分享让自己获益匪浅的书本中的金句。短视频中,十几位教育工作者分享着阅读中的金句,与读者共同遨游在书本的海洋中。

随着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的到来,“南都读书月”也如约而至。南方都市报客户端推出“72小时阅读马拉松:与AI共生”系列直播活动,邀请5位知名学者、作家、译者与读者线上相约,带来连续3天共5场沉浸式文化盛宴。

AI赋能下的智慧阅读,让经典文化以更生动、更个性、更便捷的方式触达大众。科技正在重塑阅读边界,让全民阅读迈向更智能的未来。《扬子晚报》携手北京日报京直播、极光新闻、新黄河、扬子晚报·紫牛新闻、冀时客户端1直播、正观新闻冬呱直播、广西都市频道、百姓关注、新甘肃等10家媒体共同带来“阅见未来·AI上悦读——全国主流媒体世界读书日联动直播”,邀请读者一起感受AI赋能下的新型阅读方式,一起爱上阅读。扬子晚报·紫牛新闻邀请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江苏省红楼梦学会会长、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苗怀明,与南京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张子玥一起,以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为例,分享AI赋能下古典文学学习的新体验。

北京日报客户端推出了“书名填字谜”海报《读书日一起来填字谜!看看你能填对几个?》,在海报中,读者可以依照自己平时的阅读积累,用书名进行填字游戏。这3张“书名填字谜”海报横竖里都藏着经典,让读者在轻松互动间检验自己的阅读成果,感受别样的乐趣。

同样是趣味互动,海南日报客户端发起了一场emoji猜书名大挑战,测测自己的“读书浓度”有多高。《论语》《红楼梦》《老人与海》等中外名著的书名,均以emoji表情形式出现,趣味性极强。

然而,不少人收藏了一堆书单,买了无数本书,却没有真正打开书读进去。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上观新闻发起了“14天阅读成长计划”特别挑战。4月17日至30日期间,上观新闻助力读者把“想读”变成“在读”,把“读不完”变成“停不下来”。

南方+客户端推出“粤读越有味”主题征文活动,鼓励青少年用三行诗解锁广东美食,共赴一场舌尖与诗意的双重盛宴。稚嫩的诗句里,广东味道化作童话,甜了时光,每一行诗里皆是城市的独有风味。(齐雅文)

意见反馈

电子邮箱:nmgcbjtbgs@163.com

联系电话:(0471) 6661859

信箱地址:呼和浩特市新华东街89号出版大厦1楼大厅群众意见箱

建言献策

电子邮箱:nmgcbjtdwxcb@163.com

联系电话:(0471) 6661859

信箱地址:呼和浩特市新华东街89号出版大厦1楼大厅群众意见箱

监督举报

电话举报:(0471)6399197/3592290/6381282

邮箱举报:nmgcbjtjjjc@126.com 邮政编码:010000

来信来访地址:呼和浩特市新华东街89号出版大厦15楼 纪检监察室